日期:2025-05-25 21:08:27 标签:
“你会经常回忆那天的事情吗?”
“不敢回忆。”
“为什么说,不敢?”
“后怕。”
“后怕?怕什么?”
“我想我自己,怎么会做出来那样的事情……”
记者直击心灵的三连问,让死刑犯苏长春,从之前的嬉皮笑脸,瞬间被问到破大防,再也没有了之前的从容。
苏长春,只有20岁,在2006年12月底的时候,他因为看电视剧入迷,勒索不成,害死了11岁的男孩骆增涛,其行为令人发指。
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,使得苏长春走上这样一条绝路?
本次,就让我们来回顾,苏长春案的来龙去脉。
有零有整的勒索短信
12月28日,马上就要过新年了,河南的一处小村子里,晚间洋溢着喜庆的气氛,但唯有一家,感到无比糟心,这家人姓骆。
老骆,即骆家的户主,在家里急的像个无头苍蝇,11岁的儿子骆增涛,大晚上的居然不回家,这小兔崽子到底去哪里野了?
刚开始,老骆只是生气,儿子调皮他知道,经常被孩子妈一通训,但时间一长,老骆的心里就觉得不对劲,骆增涛再调皮,也没有胆子不回家,难道是出事了?正当这一想法萌生的时候,老骆的手机忽然收到一条短信,差点没把手机扔了。
短信的内容,是勒索,对方自称骆增涛在他手里,抓紧准备36800元来换儿子,不然他就要撕票了,面对有零有整的数额,老骆也是一头雾水,但还是马上报了警,老骆的心里,隐隐有一丝不祥的预感。
同时,老骆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的亲戚朋友,以及相处最好的老苏家,一听说老骆丢了儿子,众人纷纷出动寻找,但始终没有线索,骆增涛仿佛人间蒸发一般,老苏和老婆,分别上门安慰老骆和他媳妇。
更让老骆心惊肉跳的,则是警方怀疑骆增涛极有可能已经遇害,而让谁都没想到的是,案件的转机,竟然发生在老苏身上。
就在老苏看到勒索短信的发件人时,顿时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这号码他太熟悉了,那可是自己二妹的,后来二妹把这个电话电话借给了自己儿子苏长春。
一种不好的预感,在老苏的心头诞生,他立即向老骆说明情况,警方自然也知晓了线索,当时苏长春正在姐姐的饭店里,不到几分钟,老苏就找到了苏长春,走到半路上,苏长春有想要坦白的冲动,可是到了老骆家,他已经失去了机会。
刚进家门,已经分析完苏长春具备重大作案嫌疑的警方,瞬间给他锁上了手铐,接着便将苏长春带到了审讯室,离开老骆家之前,老苏一直注视着苏长春的背影。
说来也很讽刺,因为在老苏还没有注意号码之前,苏长春曾去过老骆家,而他本人也没想到,会在老骆家里落网。
在审讯室里,苏长春试图狡辩,只是他的诡辩太过无力,警方的连番审问,冲垮了苏长春的心理防线,他认罪了,11岁的骆增涛,正是被他所害。
可是,一个看起来心思单纯的年轻人,为什么会对一个11岁的孩子下毒手呢?而且两家的关系还非常好,骆增涛平时都叫苏长春“叔叔”,没有仇怨,更不存在冲突,根本没有作案的动机和理由。
随着苏长春将一切尽数交代,所有的细节都被披露。
这一切,还要从苏长春的家庭和性格说起,多方面的因素,促使他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。
当然,还有一部电视剧的“推波助澜”。
无由来的一股恨意
苏长春,作案时刚满20岁,从记者对他的采访中不难看出,说话歪头眯眼,丝毫感受不到他对生命有一丝的尊重,每次被戳穿话语漏洞的时候,苏长春会用尴尬的笑容带过,他的性格,让人难以评价。
养成这一怪异性格的原因,来自苏长春的家庭。
老苏家,生活水平非常一般,对于苏长春这个儿子,两口子是又爱又气,爱的是家中唯一男孩,气的是这小子太能惹是生非。
年仅15岁,苏长春就辍了学,不仅是成绩太差的原因,还有他偏激和暴躁的性格,不喜欢说话,喜欢用拳脚交流,遇到不开心的事,上去先打一顿再说,如此乖张跋扈,在本地惹了不少烂摊子,父母为了给他擦屁股,忙的脑仁都快摇散了。
面对苏长春的不长进,老苏已经不记得打断了多少根藤条,学习不好,上来就是一通胖揍;在家里表现差,还有一通揍,反正说白了,老苏忍受不了儿子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,父子间结下了梁子,从此便有了巨大的隔阂。
不沟通,不交流,便是苏长春和老苏的相处模式,眼见着儿子养废了,老苏只能把他轰去广州打工,但又害怕苏长春出去惹祸,对他百般叮嘱,千万不要和别人发生冲突,结果老苏不多说这句好还好,刚说完马上就要出事了。
有一天,苏长春突然回家了,这距离他出去打工,还没都去多久,老苏不懂,这小子搞什么鬼,好好打着工回家干什么?可是,苏长春接下来的一句话,差点把老苏活活气死,原来苏长春又在外面和人打架,被公司的老板炒鱿鱼。
回家的日子,也不好过,苏长春虽然会帮着父母干活,但他的性格,注定了还要惹大麻烦,而且更不巧的是,他回来的那段时间,家里正好在盖新房,本来就欠了一笔钱没还上,儿子打工又回来多了一张嘴吃饭,老苏有点遭不住。
盖房子欠了36800元,老苏为了还债,可真的是操碎了心,他一直念叨让苏长春出去找个工作,他和老婆忙了大半辈子,掏空积蓄盖房子,为的还是自己儿子,可是苏长春呢,整天无所事事,在家什么也不干,还天天看电视剧解闷。
而被不停念叨的苏长春,不免对父母也产生了一股恨意,这股子恨,来源于家里的穷,以及一个不为人知的隐情。
在农村,早结婚的观念是一直有的,老苏觉得儿子都20岁了,是时候早点结婚,给老苏家开枝散叶,专门给他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,可是苏长春不想那么早成家,为此和老苏大吵了一架,但第二天在唠叨下,还是赴约相亲了。
结果,这一轮相亲,让苏长春心中的负面情绪被不断放大,再加上电视剧中上演的一段内容,让苏长春产生了邪恶的想法,骆增涛的身影浮现在他的脑海。
危险,正在靠近只有11岁的孩子。
从《插翅难逃》到插翅难逃
先来说相亲,苏长春在一种极其不情愿的态度下相亲,因此见面的过程是十分不愉快的,女方谈论的都是现实的问题,但苏长春没有经济来源,找了个“我没心情”的借口,摆脱了女方,生气的从小饭馆走了出去。
虽然苏长春对相亲不感兴趣,但相亲的失败,还是让他的心情变得更加恶劣,瞬间联想到生活中的多重压力。
老苏抱怨苏长春不找工作,家里的钱还不上,苏长春气的和老苏顶嘴,说盖房子欠的钱和他无关,这句话险些把老苏气到住院,心想这个没良心的小崽子,买房子难道不是为了给他结婚的吗?此类话题的争吵,越来越频繁。
而且,苏长春还没有朋友,不会和任何人交流,原因是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强,所以想借钱坏债也没有门路。
渐渐地,苏长春的内心越来越压抑,情绪变得无法控制,“还债”成了梦魇,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,苏长春便想着,不管用什么手段,都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,把钱给还上,好巧不巧的是,苏长春正在看一部电视剧,名为《插翅难逃》。
电视剧中上演的情节,是几个人在绑架一个人,通过敲诈勒索,搞到了钱,苏长春看完大受震撼,心想自己怎么早没想到这种来快钱的方式,然后不知道是受了刺激,还是脑子抽风,毅然决然去干绑架的勾当。
目标,则是骆增涛,这小子和老苏家熟悉,平时还比较贪玩,苏长春也带过骆增涛一起玩,只要绑架了骆增涛,一定能从老骆家敲诈到36800元。
邪恶的念头,从产生,到计划实施,往往只在一瞬间,而这也正是苏长春所说的“靠自己的努力”。
第二天,苏长春便开始正式启动计划,在骆增涛放学的地方等待,他的脑海里如幻灯片一般,重复着前一天晚上看的电视剧情节,以熟人的身份,将骆增涛带到陌生的地方游玩,11岁的孩子,自然没什么戒备心跟着去了。
途中,苏长春想办法,从骆增涛的口中,骗出了他爸爸的电话,用事先借来的二姑手机,给老骆发敲诈短信,此刻的骆增涛还没有生命危险,但一想到老骆迟迟没有回复,以及骆增涛催着要回家,苏长春脑海中的杀意被不断放大。
返回的路上,苏长春的内心始终在纠结,这骆增涛要是回去,老骆一问,自己不是马上露馅了?担心败露的苏长春,犹豫再三,决定对孩子下毒手。
当苏长春第一次将手伸向骆增涛脖子的时候,还有一些迟疑,但骆增涛的求饶,激怒了苏长春,一连掐了整整三次,还踹了孩子好几脚,往心口上塞土,直到骆增涛永远失去了生命气息。
行凶的过程中,苏长春有无数次可以中止的机会,甚至可以说是和小孩子开玩笑。
然而,人性被泯灭的苏长春,还是狠心的害死了孩子。
以上,便是苏长春作案的整个过程,经过法院的审判,苏长春一审被判死刑,但他觉得不服,提出了上诉,而二审的结果,则是维持一审原判。
其实,法官在判决的时候,内心也很煎熬,苏长春刚满20岁,全是对法律的无知,菜促使他走上犯罪道路,但他作案性质恶劣,手段特别残忍,没有任何法定的酌情从轻情节,年轻,永远不能成为犯罪的理由。
维持死刑之后,记者采访了苏长春,整个过程中,苏长春始终歪头眯着眼睛,不敢直视镜头,嬉皮笑脸的回忆罪行,只是在被记者直击灵魂的三连问后,彻底破了大防,而在这之后,记者一鼓作气,又问了一个让苏长春无法回答的问题。
如果,苏长春真的勒索成功了,这36800元,他又该如何让父母相信,这笔钱是从何处筹集的?别说3万多了,就是30万,恐怕老苏也想不到苏长春用这种方式还债吧?
一旁的苏长春,少见的沉默了,而前方等待他的,将是法律的严惩,死刑,是苏长春唯一的归宿,谁不尊重别人的生命,谁就不配拥有生命。
从《插翅难逃》到插翅难逃,说来也真是讽刺,苏长春并没有看完电视剧,但话又说回来了,但凡有点脑子,都能通过剧名猜到结局,不管作案的手段有多么高明,最终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。
结语
生命是脆弱的,一个人的生命,值得被尊重,苏长春正是因为不懂得该去尊重他人的生命,才会对一个11岁的孩子下手,而他也用这种方式,将自己的生命,带到了一个边缘地带,说来也真的让人感慨万千。
苏长春的悲剧,有性格方面的原因,也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,但最主要的,还是他的无知。
二零零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、电视剧分集剧情、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@2008-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二零零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4095045号-55